龙舟比赛你争我夺,现场一片欢腾。 本刊记者 王京广 张华 摄
中国是龙的故乡,也是龙舟活动的发祥地。南方众多居于江河湖畔的少数民族,如傣、苗、壮、白、高山族都有赛龙舟的习俗。龙舟竞渡具有竞技性、娱乐性,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不仅可以强健体魄、激发竞争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初秋的郑东新区龙湖水上基地,清风徐来,鼓声阵阵。9月9日至11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比赛在这里举行。
龙舟是一项集竞技、娱乐、观赏于一体的水上体育运动项目,备受人们喜爱,是参赛运动员和现场观众最多的单项体育赛事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龙舟协会相继成立,龙舟的竞赛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龙舟进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延续至今。
本届比赛分为标准龙舟(每队26人)和小龙舟(每队16人)两类。其中,标准龙舟又分为男子直道竞速、女子直道竞速和男女混合直道竞速3个小项,每个小项下又分200米、500米、800米、1000米竞速。小龙舟分为男子直道竞速、女子直道竞速和男女混合直道竞速3个小项,每个小项下又分200米、500米竞速。
本届运动会龙舟赛事有上海、云南、宁夏等省(市、区)代表团和解放军代表团共16支队伍参赛,共产生18个一等奖。
教练:精心准备,赛出风采
宁夏龙舟队的领队王景明是一名老桨手,见证了龙舟项目在宁夏的发展。他所在的宁夏沙湖龙舟队1995年就成立了,获得过多次大型赛事奖项。
“过去由于水域面积少,宁夏的龙舟比赛较少。”王景明说,“近年来,宁夏多个县市都组建了龙舟队,自治区组织了 ‘众一杯’龙舟赛,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在广东代表团龙舟队教练区俭安看来,龙舟赛在水域广布的广东发展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广东省组织龙舟比赛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起就参加了各种全国赛事。” 区俭安说,“近年来民间龙舟赛更是接连不断,尤其是端午节和国庆节,各地龙舟赛盛况空前,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
河南龙舟队教练纪平和对这次比赛寄予厚望:“我们的运动员大部分是来自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学生,训练起来很拼命。”
曾是龙舟职业运动员的纪平和说,龙舟队今年5月开始集结训练,很多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相对生疏。“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训练计划,主要是加强核心力量训练,让运动员能正确发力、拥有较好的爆发力。” 纪平和说,“作为东道主更要赛出友谊、赛出风采。对于运动员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人生成长。”
运动员:以赛为乐,赛出友谊
对湖北龙舟队的土家族运动员彭莉来说,这次运动会不同以往。在赛场上,她迎来了执教生涯的第四个教师节。“第一次以运动员的身份过教师节,真是不一样的体验。”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第一中学的美术教师彭莉说。
“这么盛大的龙舟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彭莉说,为备战这次比赛,她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和武汉商学院的同学们一起训练。“大家因为对龙舟的喜爱和激情而聚到一起,在训练中我们逐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默契,大家都想更好地配合,更好地比赛。”彭莉说。
在河南龙舟队里,57岁的回族运动员海福生很“显眼”,他坐在龙舟前部担任鼓手的角色。在龙舟比赛中,他需要敲好鼓点,控制整个团队桨手们的划桨节奏、体力分配。
海福生曾参加过全运会、农民运动会等全国性赛事,是个十足的“龙舟迷”。“2007年,郑州办了一个划龙舟的比赛,我就是从那时候起爱上划龙舟的。”海福生说,“能在家门口参加比赛,我感觉很荣幸,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江苏运动员刘一霖是江苏海事大学的学生,在参加这次比赛前,他刚刚接受了近两个月的集训。说起比赛,他显得非常兴奋:“比赛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我交到了各民族的朋友,感觉收获非常大。”
海南龙舟队运动员黄亚亮2011年就参加了在贵州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龙舟项目比赛。他认为,现在运动会办得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吸引人。运动员王东阳坦言有压力,他说:“看到这么多高手,比赛中有压力,但是有压力才有成长和进步。”
(编辑:孙浩)最新新闻